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橋墩結構設計-RC橋柱

鋼筋混凝土(RC)橋墩是極為常見的橋墩類型。
在這裡我們先談橋柱的部分。
[帽梁(cap beam)屬於梁設計或托架(bracket)設計,而橋墩基礎牽涉大地議題比較適合另外討論]

你我都知道,不管哪一類的結構設計,設計(或計算)決不是透過ppt或是網路文章就可以學會
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學方法以及自己動手做:
科學方法用於橋墩設計
科學方法 = 確認問題-->蒐集資料-->建立假設-->驗證假設-->解決問題
用在橋柱設計上就是:
問題:如何將橋柱設計的滿足安全性
蒐集:橋墩設計指引、案例計算書、RC書籍、規範、圖說
假設:滿足規範所訂設計準則即可滿足安全
驗證:比對手中規範準則與計算書,並查得書籍瞭解原理,參照圖說如何反應計算書與規範要求,並確認案例已完工並安全無虞
解決問題:列出規範中相關準則,並模仿或檢驗計算書流程,建立屬於自己專案的計算書,並發展符合規範及計算書結果的圖說

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

工程師的教育?訓練?

成為一個橋梁/建築工程師,有"習得基本知識"、"累積實務經驗"、"開創/面對新挑戰"三個階段:

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

寫報告的邏輯

進入業界數年後,你肯定必須從單純的設計者轉變成規劃者(不論你想不想),這是因為你會變老,而公司會引進新人。

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

線型與結構平立面圖

為了繪製結構平立面圖,取得線型是最重要的第一步
線型通常是由路工工程師定線而得,是橋梁設計最前面的工作。不論是公路、鐵路或捷運,對於線型的變化控制皆有規定。
結構平面圖
藉由平面線型及車道配置需求(或捷運軌道車輛動態包絡線及逃生步道配置),考量護欄寬度(初步可依他案經驗概估)後,可以繪出結構外緣線(ie:直線offset需求寬度=結構外緣線),再套入現地地形map檔,即可畫出結構平面圖。此外,依需要還會標註其他附屬資訊,如專案起迄里程、伸縮縫型式、橋墩位置、引道擋土牆範圍等。
繪出結構平面圖後,橋梁工程師應優先檢查結構外緣線是否有侵入臨房地權,是否與既有結構衝突,消防空間是否足夠等問題。
(待續...)

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

現在做的事都是為了未來做準備

"現在做的事都是為了未來做準備",那天我對即將離職的同事說。
離職在即,長官持續對他"加載",我也毫不客氣地對其"成果"提出建言,希望他繼續補強。
他笑了笑說,"學長,裡面就你對我最壞"。
我回說,"傻傻的,現在要你做的事,都是在替你的未來做準備"。

這句話才是受用一生的吧。

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

結構系統

組長告訴主辦說:"你先把結構系統決定",我在一旁聽著。

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

設計效率

要提昇設計效率,就是要建立清楚的產品架構並將生產步驟流程化

以橋梁設計為例,專案可拆成基本課題與特殊課題來看。

當課題解決方案決定後(例如決定採用預力橋、寬度W、橋長L、PGL確立),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交出產品並確保一定品質。
產品 --- 也就是設計成果,包含圖、預算書、施工規範、(計算書),必須滿足安全性、經濟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(consistent)等條件。此外,合約明定繳交期限,為避免逾期罰款,時間的控制非常重要。
在時間的條件下,產品及品質必須放在"效率"的觀點來衡量。"效率就是用最少的時間做對的事",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。
以橋梁設計來說,
"做對的事"就是把該畫的圖架構清楚(MECE,mutually exclusive, collectivly exhaustive,彼此獨立全無遺漏),並且正確地建立設計圖與預算書、施工規範的對應關係。
"用最少的時間"就是把步驟流程化。

其中,計算書的流程化相當普遍,但有效率的設計者會把畫圖的過程也流程化,數量計算的過程也流程化,甚至進階到自動化。
如何判定是否已具有"設計效率"的觀念,你可以這樣測試自己,例如,問自己:"完成一座CIP預力橋要畫哪些圖?預算項目有哪些?施工規範有哪?要如何設計?"
有效率的設計者腦中能清楚地顯現相關細節,甚至能更細地看見每一張圖繪製的步驟、預算書項目編列的原則、施工規範的內容、設計的公式引用的來源等。
但具備"設計效率"的觀念,不代表能有效率的執行。確認自己是否為能有效率的執行,就是檢驗自己的設計速度,例如:一座橋要花多久才能把圖、預算書、計算書做完,1天?1週?1個月?